抓住寵物烘焙的“流量密碼”,為鮮糧品牌鋪路
在實體店選址之前,林浩然把全國跑了個遍,去了北上廣深、江浙和川渝地區,發現南京寵物烘焙市場存在較大空白。“從寵物食品的整體規模來看,寵物烘焙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仍然是小眾偏冷門的領域。”林浩然說,寵物烘焙的入行門檻并不高,對于甜品師來說很容易上手,根據寵物品種、體型進行個性化定制都是常規操作,只需要把食材替換成寵物可食用的,很難與其他店形成產品差異化。
△林浩然制作的寵物版“雪花酥”
相比于寵物烘焙,寵物糧的入行門檻則更高,需要較多的營養學儲備和獨特的制作工藝,是其他店鋪難以復制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是寵物干糧,而新鮮烹制、不含任何添加劑的寵物鮮糧在我國還處于興起階段,林浩然打算深耕這一領域。以他多年的餐飲業經驗,一個全新的鮮糧品牌想打入南京市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決定抓住寵物烘焙的“流量密碼”,通過寵物蛋糕、寵物零食等更容易觸達消費者的產品,積累南京本地客戶,推廣自己家的鮮糧品牌。
任英杰也有著類似的想法。在北京經營寵物餐廳時,他算了一筆賬,店鋪的租金和水電費、20多名員工的工資支出,再加上其他成本支出,他每個月都要往店鋪投入30萬元。盡管人氣很旺,但實際利潤和復購率并不能達到他的預期,甚至還經常虧損。
△任英杰的寵物餐廳
來到南京后,任英杰依然選擇以主打社交的寵物餐廳打開市場,開店三個多月以來,已經有不少寵物主人自發地在店里組織聚會。現在他的店里正在慢慢發展會員制,如果購買自家鮮糧可以免費贈送寵物洗護服務,目前已經積累了近200位會員。他打算等積累到500位會員時,將店鋪只面向會員開放,以此不斷積累忠實客戶。“我的目標是在保持店鋪收支平衡或小有收益的基礎上,往鮮糧產品品牌化發展。主打社交不是長久之計,依托產品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