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作家榜上,她是年齡最大的上榜者,已近106歲高齡,仍精神矍鑠,筆耕不輟。楊絳先生已經跨越兩個世紀的人生起伏,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1911年7月17日,她出生在無錫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
從小雖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楊絳學業精良,乖巧聰慧,在父親寵愛之下成長。她報考清華外語系刻苦努力,但因南方沒有名額,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1928年,她踏實進取,不僅專業拔尖在班里還喜歡音樂、工昆曲。在校期間,與錢鐘書相遇,并于1935年結婚。
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加之舊式人家的男尊女卑觀念,使她只能甘做錢家“灶下婢”。然而,在生活中,他完全失去了“翩翩風度”,成了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而楊絳卻依然笑咪咪地對他輕聲說:“不要緊,我會洗,我會修。”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共同經歷了戰爭、革命和政治運動,每當面對困難時,都能用溫柔的話語安慰對方。
1937年,“阿圓”出世,更增加了照顧孩子與丈夫飲食起居以及學習的心重擔。每當燈泡壞了或其他瑣事困擾時,她總是溫柔地說“不要緊,有我呢”。即便是枯燥不喜歡而考不及格時,也是她幫助復習過關。不被看好的“洋盤媳婦”,卻能在這段同甘苦、共患難的歲月中贏得公公和婆婆的肯定。
1966年,被整得苦不堪言之后,還能連夜趕做假發套,一邊照常買菜,一邊微笑著看書。她被分配清洗廁所,卻將其擦得煥然一新;又被安排種菜,用膝蓋當寫字臺,看書或寫東西。她總是在忙碌中尋找機會自我提升,不放棄自我的學習與創作,即使在艱難的情形下也能完成翻譯諷刺小說《堂吉訶德》八卷本,并送給西班牙國王作為禮物。
1994年,當錢鐘書病重住院,她獨自一人悉心照料丈夫。當女兒錢瑗病重住院,與丈夫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的院區,她就這樣來回奔波,不辭辛勞。一年的后續,當她悲痛離世的一切,又一次陪伴著他走完生命最后一程。深受失親重創的楊絳,卻附耳輕聲說:“你放心,有我吶!”
96歲仍能推出《走到人生邊上》純真至美散文集,與世人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去向。這位隱于世事喧嘩之外、專心治學的大智若愚女性,用她的忍耐力保留了一份天真的性情,讓我們感受到了閱歷如何讓才華更持久,也讓幸福更趨向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