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學主張》這本書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融理論于一個個小故事之中,夾敘夾議地提出作文教學九大革命性主張。
讀管老師的書,會感覺他仿佛就坐在對面,和你侃侃而談。他的語言樸實、直截、明了,處處涌動著智慧的水流,讓你不由得拍手叫絕。管老師提出的主張是真的在進行一場革命,他的許多觀念于我來說,都是顛覆性的。那一針見血的犀利語言,時時敲打著我;那高屋建瓴的風范,刻刻震撼著我,讓我掩卷深思,注目品味。
一、“興趣”重于“技能”
寫作教學,教師首先就要轉變觀念,“作文興趣”是第一重要的作文能力,“作文意志”是第二重要的作文能力,然后再是寫作人格和寫作技能。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學是什么?就是讓你的學生對作文葆有長久的興趣。
要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讓學生說真話,說大實話、大白話,就得允許學生說不正確的話,允許學生說不健康的話,哪怕,不是這個年齡該想的事,不是這個年齡該問的事,只要是他認為重要的話,就讓他寫出來,表露出來,這本身就是健康的標志,是走向“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我想說,我們作為老師,要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摒棄成人的觀念,從兒童習作的要求出發,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講評”重于“指導”
管老師對作前指導的看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導”,強化“作后講評”,這才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出路。他認為:學生作文前,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導”的禍害,已經嚴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腫瘤一樣地將它拋棄。
管老師說:“作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老師在后面跟著,看著,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訴學生,停下,慢慢走,邊走邊欣賞。學生摔了個跟頭,老師后面喊,停,有人受傷,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調整一下。”管老師的這段話,醍醐灌頂。回顧自己的語文習作教學,花大量的時間“作前指導”,花大把的時間寫評語,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作后講評”。
重視講評,這是管老師的作文風格,很欣賞上他的“作后講評”課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欣賞。寫好一句話,寫一句精彩的話,每個學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積地欣賞學生作文的最好辦法是抓“好句”,進行展示,講評。
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著力于“句病”,有時也抓“段病”。挑刺,一要有經驗,二要有耐心。只有耐心、細致地研讀學生的作文,才能將學生作文中的“病”,準確度“號”出來。
第三件事是訓練。講評課的練主要來自兩處:一是從學生寫得好的地方引伸出來。從課文、優秀作文選中引出的例子,學生有畏難感,從同伴作文中來,學生覺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從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來,對于學生的薄弱環節,教師創設場景,大家一起練一練,學一學,寫一寫。
這樣的“講評”課,就是先“號脈”,再“下藥”,這藥就能下得準,就能藥到病除。針對性地進行“評”,針對性地進行“教”,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指導”啊!
我們今后在作文教學中要體現老師真切了解學生作文水平,把握住學生作文最近發展區域,讓學生有心理認同感,可以嘗試先寫后教,以寫定教,作文教學中要有多改強于多寫意識。
語文老師們,寫作教學之路漫漫,讓我們都來學習管建剛和他的作文教育系列叢書,一起走近管建剛,拿到教作文的駕照,明明白白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