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財經 原祎鳴
2021年12月,雍禾醫療登陸港交所,這是中國植發行業中首家上市的企業,短短半年時間過去,近日,大麥植發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顏值經濟的興起、工作壓力的增大導致脫發人群數量上升,植發從“中年男人專屬”走入“尋常百姓家”,得到了“禿頭少女”和“脫發男孩”們的關注。但隨著需求量的迅速增長,行業增長速度過快,也出現了虛假宣傳、術后糾紛頻發、技術不透明等繁榮背后的“亂象”。
新浪財經走訪了包括大麥植發、雍禾醫療在內的多家植發機構后發現,植發機構存在著術前臨場更換醫生、收費方式復雜多樣、夸大宣傳等一系列問題。且不同的植發機構價格相差甚遠,同樣的發型,在不同的機構收費自五千元到六萬元不等。
宣傳技術“獨特性”,手術時臨場換醫生
7月5日,新浪財經來到前不久剛剛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大麥植發機構。銷售顧問姚主任在帶領進行了毛囊檢測、醫生面診之后,著重介紹了大麥植發的微針技術和術后成功案例的視頻。

姚主任稱,傳統的種植方式是在頭皮上打孔來種植毛囊,出血面積大,不容易恢復。但現在研發出了一種新技術,這種技術用微針,即種植筆來種植毛囊,可以將毛囊放進筆絲中,在免打孔的情況下環繞保護毛囊,直接送達真皮層。

此外,姚主任著重強調了大麥植發的獨特性,其表示,雖然很多植發機構都有微針筆,但只有大麥植發在真正使用微針,因為其從2006年就引進了這種技術,2018年之后一夜之間所有的植發機構都在做微針技術,但是目前只能模仿。“別人家用的是國產的微針,又粗又長,和我們的針口不一樣。”姚主任表示。
此外,大麥植發還稱,植發之所以難模仿,是因為對技術人員的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大麥植發的手術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年限均在5-8年以上。
雍禾醫療的銷售顧問則告訴新浪財經,目前不少植發機構的確存在著實際操刀手術的醫生和廣告牌上的醫生并非同一人的情況,醫生真正的手術資格要在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上查詢。
一名2020年在北京大麥植發店面做過手術的消費者王強(化名)告訴新浪財經,術前咨詢中,銷售人員極力推薦主治醫生做手術,強調他們豐富的經驗。但手術當天,在沒有任何告知和協商的情況下,院方安排的手術人員根本不是承諾的主治醫生。該機構法人解釋稱,主治醫生實際只負責打麻藥和協調手術過程,不參與取發和植發環節。
王強告訴新浪財經,其在護士執業注冊信息查詢網站上發現,給其操刀做手術的醫生其實是護士身份,“這個結果讓我很痛苦。”


強烈建議當場做手術,免費種植套路多
經姚主任計算,新浪財需要種植1420個毛囊,按照最新的優惠活動,可以以7.99每個毛囊單位的價格搶購前1000個單位,其余的毛囊單位按照13元一個收費,算上前期的化驗和術后用藥的價格,一共需要花費一萬余元。

此外,大麥植發強烈建議新浪財經當場做手術,稱如果現在就做手術,可以免費贈送100個毛囊單位。
免費贈送一定數量的毛囊是大麥植發慣用的銷售套路,黑貓投訴【投訴入口】上的一名消費者稱,大麥植發在前期宣傳中稱,免費試種200個毛囊單位,成功率百分之百,毛囊成活率95%以上,植發終身不掉。
但大麥植發未經該消費者同意,擅自剃掉其后腦勺大面積頭發,取了大概2000個毛囊單位,但其實只有200個毛囊單位是免費的。該消費者稱,其工作涉及直播和內容,因為剃頭影響形象無法完成工作,只能選擇辭職。

院長開臺費高達兩萬余元
隨后,新浪財經又來到了雍禾醫療。咨詢師黃琳表示,新浪財經種植1000個毛囊足矣,收費方式由兩個方面組成,分離毛囊的價格加上醫生的開臺費,以新浪財經本人為例,剃發和不剃發的技術的價格分別為每個毛囊單位4元和8元,醫師和院長操刀的開臺費不同,分別為1.3萬元和2.2萬元,加上其院最新推出的優惠活動是小于等于1000個毛囊單位的情況下可以給到7折的優惠。
綜合算下來,剃發和不剃發的技術在普通醫師操作下價格分別為1.31萬元和1.71萬元;院長操作的價格分別為1.94萬元和2.34萬元。同時,如果一個月內可以完成手術,還可以減免2000元。
銷售人員還表示,今年的價格相比去年有所下降,理由為雍禾醫療去年年底的上市,今年2月份調整了收費體系,將提取毛囊的價格從10元20元統一調整為4元和8元,讓消費者從醫生的角度自行選擇。
“上市后,各層面對我們的監管變多了,因此出于上市后合法合理的角度,我們認為不應該用器械來計算價格,而是應該從醫生的角度收費,就像公立醫院,不同級別的醫生的開臺費應該是不一樣的。”黃琳告訴新浪財經。
改變了收費體系后,植發量大的患者所需繳納的費用甚至可以降低一倍。并且,今年多家植發機構的價格也有所下降,對此,黃琳表示,“雍禾醫療是老大,任何一個行業都跟著老大走。”
其還表示,大麥植發所稱的微針植發并不是其專利,市面上都是在用這種技術,都是廠家生產出來的微針筆。大麥植發只是在用其營造一種稀缺感,并且以此來多收費。隨后,黃琳還將各個頭部的植發機構使用的微針筆逐一拿出做了對比。

但黑貓投訴上也有不少雍禾醫療相關案例,有消費者稱,雍禾醫療誘導學生讓父母打錢進行頭皮養護,也有消費者稱,為其手術的兩位種植師在其兩側種植區差異非常大,種植發的角度不同,疏密也不同。
更有消費者表示,術前雍禾醫療稱植發后半年內可以停藥,植發后頭發不會脫落,術后效果不理想,雍禾醫療改口稱,消費者需終身用藥。
植發價格自2萬至6萬不等
新浪財經又前往一家名為“予馨美植發”的植發機構進行咨詢,雍禾醫療此前稱,該植發機構幾年時間內“換了幾次名字”。
“予馨美植發”在廣告牌、電腦屏保上的品牌名稱都是“牛大夫”,前臺接待李梓韻告訴新浪財經,“牛大夫”是其植發品牌,北京的分院叫“予馨美”,其品牌于97年在沈陽創立,“已經是老字號植發機構了”。
李梓韻給新浪財經畫發際線測量后得出,需要種植至少2070個毛囊單位,相比較前兩家植發機構多出了近一倍的毛囊數量。
此外,“予馨美植發”的價格分微針植發、精雕臻選技術、疤痕植發、分層隱蔽式剃發和不剃發技術,銷售人員稱其給出了權限內最大折扣八折后,植發所需繳納的價格分別為19872元、24840元、33120元和57960元,此外還需繳納配套的術前檢查和術后護理包1280元。


但是,如果患者同意將自己的手術相關照片授權給醫院,讓醫院進行宣傳,還可以在原價的基礎上打6折的優惠。
當問及不剃發技術為何近六萬元,相比較雍禾醫療給出的兩萬余元價格相差近三倍時,李梓韻稱,“我就跟你說句實話,不剃發技術現在都是各大醫院為了創收設立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浪財經在論文文獻以及官方報道中,都未能搜索到精雕臻選技術、疤痕植發、分層隱蔽式剃發等技術,也無從判斷其原理的科學性。
新浪財經又線上咨詢了另一植發頭部機構新生植發,該機構銷售人員介紹到,其有兩種選擇,FUE植發技術是4999元種植1000毛囊單位,微針植發技術是6499元種植1000毛囊單位,除此之外還有300元的術前體檢費用。

至此,四家植發機構對新浪財經的估算種植毛囊數自1000毛囊單位至2000毛囊單位不等,價格也從5000元到6萬元不等。
繁榮背后的“亂象”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脫發人口約為2.67億,預計這一數字將在2026年底上升至3.43億元,約占中國總人口的24.2%。
相應地,毛發診療市場規模也由2016年的人民幣83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人民幣23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5%,預計將以24.5%的復將達到人民幣712億元。
迅速增長的規模也讓各大營銷機構開始線上線下(29.640, -1.00,-3.26%)鋪設廣告,不止植發,更“酷愛”植入廣告,靠著營銷來“跑馬圈地”。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中毫不掩飾自己的營銷能力,其表示,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公司的品牌及聲譽。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大麥植發分別產生營銷及分銷開支為人民幣5億元、3.99億元及5.2億元。
2021年大麥植發的營收為10.21億元,營銷及分銷開支在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67.1%、52.2%和51.0%,營銷費用更是同期研發費用的77倍、87倍和108倍。雍禾醫療的營銷費用也達到了近營收近一倍的比例,分別為2020年的47.6%和2021年的49.5%。
此外,大麥植發也多次因虛假宣傳被罰。2020年底,大麥植發因使用未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和已經終止、無效的專利作廣告的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
2021年8月,寧波大麥美容美發有限公司因虛假宣傳被處罰3萬元。該機構在美團平臺店鋪發布微針植發醫療廣告,內容包含王平醫生的微針植發案例,案例中出現了患者形象和治療前后效果對比。經查證,該植發手術并非王平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