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還是一塊錢一只的賣價,今天就漲到一塊三一只了。”7月4日,辛豐村金蟬上市已近半月,食客們聞風而動,迅速“占據”了村子內的交易市場。濟南章丘區白云湖街道辛豐村是有名的“金蟬村”,記者從村里了解到,今年市場對于金蟬的需求遠大于供給,目前金蟬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較去年上漲不少。
夜間果園內游人多
金蟬生物鐘很準時
7月1日晚七點半左右,天還沒黑,辛豐村一家的果園門前已經聚集起不少人,大家都在等待天黑。“天一黑,知了猴就出來了,我閨女之前沒抓過知了猴,她一直和我說自己很期待。”一位來自濟南主城區的劉女士帶著孩子來到辛豐村,母女二人一同體驗捉知了猴的快樂。
“金蟬又名‘知了猴’,也叫‘雷震子’,一般大家都喜歡用知了猴來稱呼它,它屬于知了的幼蟲時期,待脫殼一個小時后,知了猴就變成了知了。”辛豐村金蟬股份經營合作社技術員董百鳴說,知了猴的生物鐘很準時,它們白天不會冒出土來,但晚上八點到九點是它們標準的“集體出動”時間,因此農戶們捕獲知了猴的最佳時間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段。“我們村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十點以后就不允許再進行捕捉了,這個時候地里冒出來的知了猴會變成知了飛走,我們任其自由產卵,以保證后幾年的產量”。
晚八點左右,天漸漸黑了,游客和農戶拿著手電筒照亮樹根處,看到棕色的知了猴一只又一只從土里冒了出來,緩緩爬上樹干。有的樹干上同時聚集著數十只知了猴。“樹上都纏了透明的塑料薄膜,這些知了猴們只能在樹根處徘徊,爬的最高不過離地二三十厘米。”
一名小朋友在果樹旁大聲地向小伙伴炫耀著自己的成果,“我已經抓了一瓶了!抓回家讓媽媽給我炸著吃!”在小朋友們的喜悅聲中,不少前來園內捉知了猴的游人,紛紛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手中的小桶內已經收獲滿滿。
小小一只值一塊
村民靠金蟬致富
作為產金蟬大村,用董百鳴的話形容,辛豐村是“家家戶戶養金蟬,家家戶戶吃金蟬”。別看一只金蟬僅有半個拇指大小,但這小小一只卻值一塊錢。在辛豐村的村民眼中,金蟬既是“金錢”,也是“神仙”。“金蟬很神秘,前一秒還見不到它的身影,下一秒它卻能破土而出,活像一個又一個‘神仙’。靠著金蟬,我們村里有了豐厚的收入,可以說每年夏天,家家戶戶都在為這‘神仙’忙碌著。”董百鳴介紹。
金蟬生長需要高溫高濕的環境、由樹木提供的充沛樹液,以及沙質的土地。綜合這些條件,以種植蘋果樹為主的辛豐村就成了金蟬絕佳的生長地。據了解,辛豐村是在二十多年前起由傳統作物種植轉為發展果木經濟的,那時候村里有一批村民靠著賣金蟬迅速富了起來,隨后村子里便成立起了金蟬合作社,2007年前后,整個辛豐村都發展起金蟬產業。到2020年,村里僅靠售賣金蟬,收入就能達到400萬,因此該村也被人們稱為“金蟬村”。
“2020年起,村里的果園面積減少了一些,也讓村里的金蟬產量少了一些。不過到現在為止果園面積也能達到300畝,1畝地上種植了大約68棵果樹,到生產旺季,僅1畝地每晚上就能平均產出2000只金蟬。”
六月下旬開始金蟬陸續出現,一直到立秋時節,金蟬的上市時段僅維持在40天左右,每年金蟬上市的夏季夜晚,雖然炎熱、辛苦,但辛豐村的村民們臉上總是掛著幸福的笑容。
不愁賣還漲價
今年供不應求
晚上九點以后,在離村委會不遠處的馬路邊,是辛豐村一整個夏天最熱鬧的地方。來自濟南主城、章丘周邊地區、淄博等地的車輛停在道路兩邊,等著收購金蟬,這些車輛中既有餐館的供貨商也有周邊居民個人,以及批發商。董百鳴說,“村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的金蟬賣不出去,往往是這頭剛抓完,那頭就能接著賣出去,一晚上全賣光了。”村民們把捉到的金蟬拿到路燈下,一只又一只數著一晚的收獲,最后這些金蟬總能被及時賣出去,有時顧客多了還要先排隊。大家親切地將這里稱呼為“交易市場”。
“前幾天還是一塊錢一只的價格,這兩天開始每天一毛的漲,到現在已經漲到了一塊三。”董百鳴說,雖然今年金蟬上市的時間比去年早了幾天,但從產量來說還是少了一些,需求量總體大于供給量,“目前村里一晚上的產量平均在兩萬只左右,大概到七月中旬的時候,產量能達到一波高峰期,我們預計能出產近四萬只。”
“辛豐村產的金蟬個頭格外大,歡迎大家來果園內體驗捕捉,也歡迎到我們村子里品嘗一下知了猴,高蛋白、低脂肪,相信你一定會愛上這個味道。”在辛豐村的農家樂中,董師傅顛勺熱油,每天為村民和外地游客送上一盤又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油炸知了猴。更有不少當地人將賣相極佳的金蟬裝進金色禮盒,作為升學禮送給親戚、朋友,寓意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