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月的一天,我重返高中同學的微信群。三十多年的時光,帶走了我們曾經的激情與夢想,但在這個群里,每個人的故事又被重新喚起。無論是那些事業有成、商海弄潮的人,還是那些堅守田園風光、難舍故鄉的人,我們都用最親切的方式相互稱呼,一如既往。
回憶起當年,我們懷揣著對名校的向往和征服性的自信,來到南縣一中。在寢室里,我們共同創造文化;教室里,我們追求同一個夢想;課外活動中,我們爭取每一次勝利。這些歲月,讓我們學會了元素周期律、辯證唯物主義,還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高考后,每個人都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些人成為了社會精英,有些人則選擇了安穩。我們經歷了成敗榮辱、沉浮冷暖,也見證了許多悲歡離合。這一切磨礪了我們的狂妄,不讓我們的青澀風華太過鮮明。
然而,在這個你爭我斗的社會里,我不得不戴上面具,與人交往變得功利化。但是在微信群里,無論是秘聞趣事還是花絮,我都可以拋開一切煩惱,恢復那份無拘無束的自由與歡暢。
我聽到熟悉的聲音,一看到久違的面孔,就像卸下頭上的面具一樣。我從高考前的痛苦迷茫談起,上大學時豪情萬丈,從積極上進到甘于平庸,再次體味那份自由與歡暢。
微信里的每個名字,都像是打開記憶之門的小窗。一聲聲呼喚依然親切,一張張笑臉恍如從前。石喜紅神彩飛揚地憶起歷史老師劉正全幸福地談起校門口小食店美味……回憶就像傾瀉河水般流淌,讓我們聊不完在校趣事,說不盡離愁別緒,道不完喜悅滄桑。
當江湖地位最高的是假洋鬼子老桂,他溫和且勤奮好學,對學習如饑似渴。他進蘇州醫學院,然后去美國深造學習,現在在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如今官至縣商務局領導。他還保持著那個寬容善良的地位,讓同學們如沐春風。我倆依然以最純真的方式交流,是他繼續以學霸群霸的地位感動著我,也是我少年情感境界里的理想愛人之一。
老同學們,你們的故事說不完,但你們的情誼卻永遠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