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春天到,貓狗鬧。由于春季氣溫、氣壓、濕度等出現波動,貓、狗等小動物們的情緒也容易不穩定。多地疾控部門近日也發文提醒,“貓、狗在春天易發情傷人,目前也正值狂犬病高發期。即使是自家養的、平時很溫順聽話的狗,也可能突然性情大變,攻擊人類。”
如何避免“寵物”帶來的傷害?一旦受傷應該如何處理?相關疫苗怎么打?除了貓、狗之外,被其他“小動物”咬傷如何處置?
新聞事件
女子路遇小狗“示好”反被咬
日前微博一則新聞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一年輕女子看到一只可愛的邊牧犬后上前示好,當臉部靠近狗的時候,狗張口牙“劃過”女子臉部。事后有網友發圖顯示,女子臉部出現兩條明顯傷痕。
每年春季3-4月是犬傷門診的高峰期,主要以貓狗傷害為主,患者以年輕人和兒童居多,既有被流浪貓狗咬傷的也有被自家寵物傷害的。不少醫院專門開設了犬傷門診,雖然被動物咬傷、抓傷,人們都知道要“打針”,但除了狂犬病疫苗之外,還要做什么?破傷風疫苗必須打嗎?寵物打過疫苗,人還用打嗎?……一些網友的提問證明有關“寵物”與“受傷”那點事兒還存在一些“盲區”,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新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怎樣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