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老之星”先進事跡材料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么擬定事跡材料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敬老孝老之星”先進事跡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敬老孝老之星”先進事跡材料1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要是你在柳堡提到一個人,我想沒有人會不知道,此人曾多次榮獲寶應縣慈善之星、寶應縣十佳青年創業之星、寶應縣十佳納稅之星、寶應縣十大青年興業領頭人等榮譽稱號,不僅如此,此人所創辦的企業也多次被評為優秀和各類誠信企業。他這些年來用于扶困、修路、建學、捐助等資金總額多達60多萬元,他就是:寶應縣華東滑線吊具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華鶴章。
華鶴章,出生于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從小看慣了父母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活,他從小立志一定要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好日子,高中畢業后,因為家里沒錢,他早早的就懷著夢想踏入了社會,經過多年的奮斗努力,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隨著地位的改變,他思想境界的提高,他所“行孝敬老”的人群也發生了變化,從對自己父母行孝升華到了員工和社會,下面就具體談談華鶴章“孝親敬老”的事跡:一、1983年,高中畢業的華鶴章,一直在家里務農,激情滿懷的他實在不想就這樣一直窮下去,他覺得如果自己不能夠盡快擺脫貧困,以后怎樣才能有個幸福的家,怎樣才能夠孝敬二老,想想二老這些年省吃儉用借錢為自己讀完了高中,這種情感不斷的轉變成為他一種創業的動力,終于有一次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鎮上一家企業做營銷工作。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營銷之路,華鶴章跑遍了全國,吃盡了苦頭。每每有點收獲總是第一個寫信或打電話給父母,每次拿到錢后的華鶴章,在回來之前總在要帶上很多二老沒吃過的東西來孝敬一下,回到家后給父母講在外工作中的開心事和看到的發生的有趣事情,但華鶴章從不在父母面前講一句在外的辛酸和艱苦。他在父母眼中始終是一張笑臉,是父母心中堅強和樂觀的一個兒子。其實銷售之路,充滿艱辛,但他從不讓父母去為他擔心的`。
二、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華鶴章在跑業務的時候,每次到同事家中串門都能夠做到非常尊敬朋友的父母,還常常帶上些禮品,他成了很多朋友家中的上客,每個人都很高興與其相處,正因為如此,華鶴章自己創業后,企業很快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和朋友。
父母對兒子的那種關愛,兒子對父母的那份情感,使做了老板后的華鶴章更深明白,一個兒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從對自己父母的孝敬升華到了對所有員工父母的孝敬了。
一次晚飯后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得知業務員董強的母親身體突然不適,而董強正在寧夏商談一筆重要的合同不能回來,他立刻帶上駕駛員送婆婆連夜趕到醫院,是急性膽結石,如果不是及時趕到,老人家性命就能不保,手術一直進行到第二天早上,華鶴章也一直在手術室門口等到了第二天早晨。當得知手術成功后顧不得休息一下,又為老人把一切安排妥當,為確保董強在外不分心談合同,他告訴他旁邊的人暫時不要通知董強。老人手術后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能夠到身邊陪她說說話。華鶴章就天天抽時間去醫院或打電話陪老人說會話并讓自己的母親去陪老人家說話。一個星期之后,業務員董強回來了,當他得知這一具體情況之后,當場拉著華鶴章的手就哭了下來。
三、五年前村里的老干部姜承富的兒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當病情報告送到老人手中時,年邁的姜承富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可憐這位老干部一輩子兢兢業業卻沒什么積蓄,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噩耗,以及將需承擔的巨額醫療費用,老人不到一周頭發就全白了,姜承富的老伴也是終日以淚洗面。
正所謂“疾病無情人有情”,當華鶴章從和家人電話聊天中得知姜承富家中情況,原計劃準備停在青海陪客戶再考察兩天,便匆匆和客戶打了個招呼就趕了回來,華鶴章感到非常痛惜,老人家辛苦一輩子,本來可以安享晚年的,不幸的是兒子患上了這種不治之病,當華鶴章到了姜承富家中后當即從包中拿出了自己所帶的合同金6000元交給了姜承富,老人當場淚流滿面,華鶴章不但給老人送錢送物,在老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還多次登門慰問,看望病人,每次姜承富老人看到華鶴章都比自己親人還親。
四、村里有個老人,老伴去得早,一個人很艱苦的拉扯兩個兒子長大并雙雙結婚生子,本來老人以為可以安享晚年,卻不料兩個媳婦之間常有矛盾,對婆婆不聞不問,不履行贍養義務,華鶴章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多次找到了她的兩個兒子進行溝通。了解到兩個兒子家中經濟條件確實都十分困難,兩個媳婦也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弄出很多矛盾,以至于都不肯贍養老人。了解了情況后的華鶴章想“要想徹底的改變這種情況,必須為兩個兒子解決就業,擁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于是將其兄弟二人招進自己的公司。老人的贍養問題得到解決后,華鶴章還不時的去看望老人并常悄悄的背后給老人點零用錢。
五、十幾年企業不斷發展,從一個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億元企業,華鶴章深知企業的發展和成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更少不了社會給予的幫助。華鶴章在富了個人的同時不斷回報社會,華鶴章看到了村里的老人院破舊的很,于是就出資對老人院進行裝修,并且還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老人院的活動經費,叫老人家們自娛自樂,多組織活動。華鶴章每年都要定期幾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將村里的老黨員和孤寡老人召集到一起,開個茶話會,了解一下老人們的生活、健康情況。這么多年以來華鶴章對建設村的孤寡老人、老黨員、老干部每年年底都要發放400到600多元不等的慰問金。不僅如此,華鶴章還常常對社會進行扶困、資助貧困大學生和失學兒童、給村里修橋鋪路、給孤寡老人修房子、還積極為學校的建設捐獻資金。
華鶴章說:“自己的進步和社會的幫助是分不開的,是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使我們的企業得到發展,關心愛護和贍養老人是我們的義務同時也是我們的責任,社會要和諧、企業要和諧、家庭更要和諧,用我們的言行去感染身邊的人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創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我還要繼續努力” 。
“敬老孝老之星”先進事跡材料2
吳作鋒,腰坪鄉段家灣村一個普通的農民。默默無聞,但是在段家灣提起他,村民都說是個孝敬老人的好模范。他的父母已經七十多歲了,由于地方風濕病,二老腿腳行動不便,于是他就一直守護在二老身邊,孝敬二老。他們家兄弟三人,大哥在縣城,二哥在省城,本來他也能去外面的世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因為二老舍不得這老后川,于是他也陪著二老守在了這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小村莊。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在吳作鋒這里這句話卻不是這樣,在他的心里也不是這樣。他總說老人把他們拉扯這么大很不容易,他是老小,哥哥姐姐們都忙,他要好好照顧老人,給老人在村里撐起門戶。二老的風濕病是讓他最操心的,為了能讓二老過的舒服點,他利用自己學過的中醫泡制了洗腳洗腿的藥水,為老人洗腳擦腿,只為了老人不再受到疼痛的折磨,只要聽說哪里有治療風濕的藥或者醫生,他總要帶著二老去試試。他的孝心可以說是人盡皆知,都夸作鋒是個孝子。
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不但孝親,對村里的老人也是敬愛有加。他遇見村上上了年紀的人總會上前去打個招呼,是禮貌也是給父母撐起了面子,都說老吳家有個好兒子,遇到村里老人有個什么事,他也總是熱心的去幫忙。平常有閑暇時間,他也喜歡和老人拉拉家常,發上一鍋煙,泡上一壺茶,讓父母和村里的老人打打麻將,老人們排解了孤單,也找到了樂趣。哥哥姐姐雖然常不在村里,可是物質上卻很照顧二老,家里過年過節東西多的時候,他總忘不了給鄰居幾個年紀大的人也送上一點。
吳作鋒,他不過一個普通農民,卻在踐行著中華自古以來的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他雖然比不上古人扇枕溫衾,行傭供母,卻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中華美德。他放棄了去外面世界的機會,他讓妻兒去了縣城生活,自己卻留在了農村,種幾畝薄田,更多的是敬心侍奉老人,讓老人安度晚年。
光陰有限情無限,孝親敬老是美德,他是這樣做的,也在用他的德行感化周圍的人。在父母年邁的時候,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本分更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給父母一點關愛,一點守護。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更美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