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九月的日子里,我重返了高中同學的微信群。三十多年的時間過去,我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和事業。有的同學是商海弄潮,有的則是固守田園風光。即使我們曾經有過一些分歧,但重新聚集在微信群中,竟然沒有一絲陌生或尷尬,只能不拘小節地直呼對方外號,或是放開手腳地聊天。
那些年,我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名校的向往,一起來到省重點中學——南縣一中。那時,我們寢室里的上下鋪文化、教室里的共同學習,都構筑起了一座座青春記憶的小屋。在數學題上的爭執、文學作品中的神采飛揚,都是我們青春歲月的見證。
高考之后,我們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在不同的舞臺上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故事。成敗榮辱、沉浮冷暖,讓我們的狂妄不羈變成了成熟的人生態度。而現在,當我再次聽到那熟悉的聲音,那久違的面孔,便仿佛卸掉了世間的一切煩惱與壓力,可以無拘無束地回味那些曾經擁有的過往。
微信里,每當提及舊事或新鮮感受,都像是打開了一個個封印良久的情感寶箱。一張張笑臉,如同從前一般親切;每個人的變化,無論是在學識上的提升還是人生的磨礪,都讓我們這些老同學相互理解和尊重。
回憶就像那般傾瀉而來,不斷涌現出更多關于我們的故事。當我們把三十多年前的記憶碎片連綴起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如同從睡夢中醒來,鮮活又真實。我想起那個總是微笑的小男孩楊佑祥,現在他官至縣商務局領導;那個美麗如游云浮雨的班花媛媛,如今依舊風韻焯人;我的初戀杰妹,也已經結婚生子,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資生活……
微信群里,即便江湖地位最高的是假洋鬼子老桂,他溫和且勤奮好學,從未讓我感到他的存在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溫暖與支持。他一直保持著那種善良的地位,讓我和其他同學都深受其影響。
走進這個虛擬空間,與老同學們相聚,再次體驗到了友情出演,使得這段物品時代充滿了溫馨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