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發生的河南安陽“狗咬人”、武漢女子與狗主人沖突自殺兩起事件觸動了公眾的神經,不文明養犬行為早已不是新聞,隨處可見遛狗不栓繩、不清理狗糞便、狗吠擾民等不文明養犬行為發生,盡管各省市都相繼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但存在處罰標準不一、范圍不廣、力度不夠等情況,由此引發的矛盾沖突不斷。
為了嚴格規范養犬行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立法層級,統一執法標準。由國務院制定犬只管理行政法規,建立犬只免疫、登記、飼養、收容、領養、經營、違法處罰的完整規范體系,加強對養犬行為全流程的監督管理;統一全國各地執法標準,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罰款數額,對于多次違法、屢教不改,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依法予以行政拘留。
二、創新管理方式,健全電子檔案。在政府主導下開發養犬管理APP、微信小程序等系統,為轄區內每一戶養犬家庭建立文明養犬信息電子檔案,包含養犬人身份信息、犬只信息、免疫情況等;同時,將養犬行為監督管理納入基層治理,設立犬只管理專人專崗,在物業、社區網格員等相關部門人員配合下,對養犬信息電子檔案信息進行及時更新、維護。
三、實施養犬管理信用積分制和黑名單制度。公安機關、城市管理部門等發現、查處違法養犬行為后,除了處以警告、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外,同時將處罰情況錄入養犬管理APP等系統,犬主可在用戶端查詢犬只違規記錄。一次違法行為扣除3分、6分等相應分數,一旦被扣滿12分,犬只將被沒收,并將養犬人納入黑名單,不得飼養犬只,養犬人通過線上學習養犬管理規范并通過考試后移除黑名單,才能將犬只領回繼續飼養。
四、將文明養犬日常管理與集中行動相結合,建立長效機制。日常管理方面,將文明養犬志愿服務項目納入地方政府采購范圍,公開招標購買志愿服務,發揮志愿者的監督引導作用,發現不文明養犬行為及時勸阻,構成違法的將線索提交至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及時處罰。集中行動方面,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公安機關、城市管理、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執法,定期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擴大執法范圍,形成執法合力。
供稿人:宗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