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創業,作為時代的弄潮兒,敢于嘗鮮的大學生們也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支生力軍,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創業道路上走得有聲有色。年輕的高世成正是其中之一。
90后高世成創業故事,經歷比賺錢更重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創業,作為時代的弄潮兒,敢于嘗鮮的大學生們也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支生力軍,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創業道路上走得有聲有色。年輕的高世成正是其中之一。
高世成,福建福鼎人,22歲,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系測量專業畢業生。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很多還喜歡跟父母撒嬌,或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無聊地玩著電腦和手機。
但高世成,憑著少小離家練出來的膽量,憑著認定目標就一往無前的執著,憑著不怕吃苦越挫越勇的闖勁,雖然一無背景二無經濟實力,又是來自外地,卻先后在滕州開了兩家自營店,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2月1日,帶著好奇和驚訝,記者走近高世成,近距離了解這個小伙子的創業故事。他個子不高,粗眉細眼,一笑露出一絲羞澀。但說到夢想,他卻立即進入自己的世界,侃侃而談,表露出一份與這個年齡不相稱的沉穩和老練。
“創業最需要的是有思路和膽氣。我一開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做了很多嘗試,當然也碰了很多次壁。”年輕的高世成坦言。
那是2013年,高世成還是棗莊科技職業學院的一名在校生。為了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他毅然向學校申請課外實踐,戴上安全帽,走進工地,和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工,8個月的時間攢下兩萬元錢,同時也成長為一名熟練的水電管道工,把課本內的知識運用得淋漓盡致。“這段時間的實踐讓我畢生難忘,也成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筆財富,讓我明白只有走入社會,才能真正明白別人需要什么,自己需要怎樣的成長。經歷比賺錢更重要。”高世成總結道。
回到學校后,高世成一邊認真學習,一邊四處觀察尋找商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大學生不按時吃飯,或者餓著肚子或者叫外賣,這樣既不利于身體也不方便。
“我當即找到兩個好友,跟他們說想做送盒飯的生意。開始他們都以為我開玩笑呢。”高世成笑道。說干就干,確定好方案后,他們立即出動尋求學校周邊的合作商家,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爭取價格優勢,同時還自制很多宣傳小卡片,上面有各種菜肴名稱以及他們的聯系電話,一個寢室一個寢室地分發推廣。
“很快,我們的生意就火起來,最忙的時候一天接到一百多個訂單。”高世成說,這讓他非常驚訝和意外,同時也領悟到市場和機遇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和努力的人。由于考學壓力大,后來這個小團伙停止了服務,但這次嘗試帶給了高世成更多的思考,他開始尋求一種更長遠的發展之路。
2014年,很多同學離校走上了各種工作崗位,高世成陷入了苦悶,自己該做什么?未來在哪里?有一天,他從解放大橋經過,看到不少人在釣魚,當即來了興致,決意學學這些垂釣者,讓自己浮躁的心靜下來。從那以后,他每天拿著魚竿坐在岸邊,慢慢梳理過往的經驗,靜靜傾聽內心的聲音。“那一天與一位垂釣者聊茶,福臨心至,我想到家鄉福鼎的茶葉,經過深入調查,發現在魯西南是個空白,立刻知道機會到了。”高世成說,他明白自己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那年夏天,頂著太陽,高世成走遍了滕州城,推銷他的茶葉,卻四處受拒。他沒有氣餒,反而越挫越勇。2014年底,高世成拿出自己攢下的錢,又向父母借了一部分,在真愛商場開了一個小小的店。
“當時沒錢鋪貨,就和父母商量先賒,賣出去后再還款。因為自己家里有茶山,有制作茶葉的生產線,供貨沒有后顧之憂,所以就放開手干起來。”高世成說,通過釣魚他的心完全沉靜下來,現在有時間就喝茶,研究茶道,領悟茶文化的精髓。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所謂‘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歷史上關于茶的詩句和對聯數不勝數。我在喝茶時,一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邊靜悟自己的內心,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德行品質。”高世成說,剛開店時銷售情況并不好,他也不急不躁,沉浸在茶文化里,感覺其樂無窮。他不僅自己喝茶,還四處約朋友喝,并致力于推廣茶文化,逐漸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
2015年底,感覺時機成熟,高世成再次用自己掙的錢,在市中心開了第二家店。“品茶、選茶要遵循十字要訣,要看外形、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秉著茶文化的原生態理念,高世成進一步推廣茶知識,常受邀義務給居民講解茶文化。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喝茶可以安定心智,幫助人們應付人生中的挑戰,還可以豐富文化生活。”展望未來,高世成堅定地說,自己會更加致力于研究和推廣茶道文化,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記者葉燕君
本文來源滕州在線,版權屬滕州日報社所有。特此聲明,謹表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