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可以像寵物一樣生活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不,你一定不能!不然我們豈不是禽獸?如何做到這一點?其實我覺得不是我們變成了動物或者不能變成動物,而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永遠不會被認可為動物。 說到我的鑒定,可能有人會覺得矯情。 仔細想想,我們真的不如一只寵物。
寵物,那是有錢人想的,或者是閑著無聊的人玩的。 你見過各種小廣告里一個人帶著一卷行李,手里拿著一把鏟子,找工作帶著一條狗或者一個鳥籠嗎?這個時候你只是覺得我們更多的人沒有寵物的地位。
身份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掛在你周圍。信不信由你,它把你和另一個世界分隔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一個是自在、驕傲、自得,一個是內斂、卑微、卑微。 這兩個世界讓普通人變得無足輕重。 “高端”成為時尚,“休閑”成為自然。這絕不是普通人的生活。
周日早起,在路邊小飯館吃早餐。 一位老太太慢慢走進來,一手牽著一只狗,一手拿著一個鳥籠。 餐廳里的每個人都抬起頭向這三個人敬禮。
我經常來這家路邊小餐館,因為這里的早餐便宜,還有我最愛吃的豆腐腦。 我和其他口袋癟癟的食客一樣,看著同時進入的三個生命。 老太太把鳥籠放在不算太大的方桌上,手里的狗伸著舌頭,不知道是貪吃還是不屑。簡而言之,她的眼睛在人們身上打轉。 老太太一點也不在乎,好像這里沒有別人可以單獨和她的鳥說話。話都很耳熟:“鋤地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滴到地里。” 誰知道我們盤中的一餐,每一粒都是辛苦勞作后得來的? ”就這樣重復了兩遍,老太太說了最后一句,小鳥說了下一句,餐廳里的人都不知道說了什么。 吃早餐的時候,我聽著人和鳥的對話。
突然,一個小孩好奇地跟著老太太和小鳥讀詩。現在,老太太不高興了:“別說話,你有口音。” 教堂呢? “她張嘴指著孩子大吼,嚇得孩子躲在媽媽背后。 所有人都抬起頭,看著無助的孩子,看著驕傲的老太太,不知道該怎么辦。
口音?這是一個刺耳的詞。 這對很多陌生人來說是多么大的象征啊。 因為,這說明你不是本市人,享受不到任何一個有本市本地戶口的人應該享受的福利。 這里買不到車,因為這里拿不到駕照;你不能在這里買房,因為你沒有本市戶籍;你什么都做不了。 大部分來這家餐廳吃早餐的人和我一樣,都沒有這樣的戶籍證明。 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年輕人,他們保持沉默。
可以,不需要查身份證。口音已經很明確的告訴人們,你們是陌生人。 就連你和住在這里的鳥狗說話的權利都被無情地剝奪了。 我們這些有口音的人,還不如一只狗一只鳥。
這刺痛了誰?刺痛了每一個來這個城市打拼的外地人。 他們失去了什么?是自信嗎?舒服嗎?自由?其實更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尊嚴:作為人的尊嚴。 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在這個城市里,各種口音的人低著頭生活。
兒子突然不高興了:“奶奶,請尊重那位哥哥。” ”兒子的聲音很高,似乎在給自己打氣。
老太太明顯生氣了:“小男孩,好好學。” ”說著,提起鳥籠,拉著小狗走了。
兒子站在我身邊,一臉茫然。
“我們吃飯吧,孩子。 ”我不情愿地拉了拉兒子的裙子。
“爸爸,我希望我能像一只鳥。 ”他遺憾地說。
我也很無語。 我知道,他的學校已經被取締了,他沒有地方上學。
活得像小狗,活得像小鳥,這才是讓我難過的,可是我做不到。 因為,我們沒有這樣寵愛我們的主人;因為我們有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