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節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節氣的來歷和養生秘訣,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暑節氣的由來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但從《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相對多數出現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臺灣)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小暑養生秘訣
1、多食瓜果
夏天里瓜果很是豐富,那么我們便可以多吃點水果,在吃水果時還要注意水果的屬性,對自身的體質也要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脾胃虛的人,要少食西瓜、梨等涼性的水果,容易上火的人要少食桂圓、荔枝等水果,芒果、菠蘿等對過敏體質的人有危害。
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2、預防感冒
夏季人體陽氣浮躍于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姜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癥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3、注意皮膚病
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藥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鐘,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4、熱毛巾擦身
小暑是熱的開始,在這個日子里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會出很多的汗,我們應該及時的擦汗,以便促使皮膚的透氣性,但需注意的是要用熱毛巾擦拭,這樣才能使得人的體溫正常。
5、洗熱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6、熱水洗腳
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云:“睡前洗腳,勝似補藥。”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后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7、喝熱茶
一定要記住喝冷飲只不過是暫時性的解暑,它可不能持久的解熱,然而喝點熱茶可使毛細血管舒張,這樣反而會使體溫降低。
8、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
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于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9、保證睡眠
立夏之后,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臥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臥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10、調理飲食
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小暑時節防暑注意事項
1、衣
小暑節氣天氣炎熱,衣服要盡量穿得少一些,并且要選擇透氣性好的衣服。如果你是長期需要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那么建議你盡量不要穿深色系的衣服,特別是黑衣服,因為黑色的衣服最吸熱。而對于辦公一族,公司空調溫度低,上下班溫差大往往容易中暑,建議可以在辦公室備一件小外套,吹空調時可以穿。
2、食
飲食上要盡量多吃清淡、消水利尿的食物,別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應季的蔬菜水果,多喝養生湯,如綠豆粥、荷葉粥等。如果胃口實在不好,可多吃楊梅、西瓜,生津止渴、解暑降溫。值得注意的是,小暑時節強調的補充水份,并不是讓你去喝飲料或啤酒,因為它們雖能在第一時間讓人感覺到涼爽,但過后會引起更多的水分流失,不利于人體降溫。
3、住
如果有條件的話,用空調來調節室內的溫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開空調切忌把溫度調得太低,科學研究表明,26度的空調是最舒適且不易患病的。同時,可以在空調房里放一盆水,開空調更要注意補充水份,避免水份流失過多。或者風扇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可在早晨用水拖地,也可暫時使室內的溫度降下來的。
4、行
日常最好避免在下午兩點的時候外出,若是一定要出門的話,最好做好防曬措施,防紫外線眼鏡、防曬霜等一樣都不可少,同時應避免在太陽底下暴曬。如果可以的話,出行應盡量選擇“清涼”的路線,比如道路兩旁有樹木的,或者有大型遮陽設施的場所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乘坐自己的愛車出門,要盡量把車放在陰涼的地方,車內可多放一些水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