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經過中考進入高中后,高一學生對數學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普遍感到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澀,經常抱怨聽不懂。有的在課堂是好不容易聽懂了,但在做習題、課外練習時,卻又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甚至茫然一片,不知從何下手。“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打好高一的基礎至關重要。高一上學期,特別是第一學期,是實現從初中學習到高中學習的“轉軌期”。這個“軌”轉得順不順,好不好,對于能否順利適應高中三年數學學習特別關鍵。如何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之能夠敢于學習、樂于學習,以至敢于思考、樂于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擺在高一數學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
一、學生現狀
這屆高一開始羅定市的前1100名學生都集中在我們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
二、初高中數學學習對比
表面上看,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延續。但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主體都發生了變化,無論是知識的深度、廣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1)知識量不同:初中數學以常識性介紹、說明為主,學習內容少、淺、易、窄。高中數學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泛,從知識內容上整體數量較初中劇增,由于整體內容增多,每節課的容量也大于初中數學。
(2)知識結構不同:在初中數學中,數學規律大部分是由特殊的例子直接得出的,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量、字母,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注重理論分析,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而且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函數的概念,初中的: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如果給定一個值,相應的就確定唯一的一個,那么就稱是的函數,其中是自變量,是因變量,的取值范圍叫做這個函數的定義域,相應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值域。高中的:設,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使對于集合中的任意一個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和它對應,那么就稱為從集合到集合的一個函數,記作。其中叫作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與的值相對應的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叫做函數的值域,顯然值域是集合的子集。
(3)能力要求不同。初中數學主要培養計算能力和對數學規律的運用,對數學思想方法要求較低。高中數學不僅要求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而且要形成科學地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初中學生學習數學,學生更多地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概念規律習慣于死記硬背。教師常常用有充足的時間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演練、鞏固(包括到黑板上板書)。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初中教師可以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而到了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的推理上下功夫。進入高中后,則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記憶,更要重視對知識的理解,要能夠自學鉆研,消化知識;要重視邏輯推理,要能進行縱橫判斷、推理、假設、歸納等一系列更為高級的思維活動。側重啟發、點撥,鼓勵學生自學、創新,讓學生在教師的講解或提示中理解、掌握知識的精髓,提高學習的能力。學習高中數學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要具有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于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注重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滿足于現成的思路和結論,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
三、措施
既然我們例舉了初高中的這么多的差異性,我們的教學工作應該怎么去做?
(1)學習內容的銜接:
要在高中學習中需要補充的內容:
①立方和與差的公式,這部分內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刪去不講,但進入高中后,它的運算公式卻還在用。
②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經不作要求了,同時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項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卻多處要用到。
③二次根式中對分子、分母有理化,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內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卻是高中函數、不等式常用的解題技巧,特別是分子有理化。
④二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是初高中銜接中最重要的內容,二次函數知識的生長點在初中,而發展點在高中,是初高中數學銜接的重要內容。二次函數作為一種簡單而基本的函數類型,是歷年來高考的一項重點考查內容,經久不衰。
⑤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
⑥圖像的對稱、平移變換,初中只作簡單介紹,而在高中講授函數后,對其圖像的上、下;左、右平移,兩個函數關于原點、坐標軸對稱問題必須掌握。
⑦含有參數的函數、方程、不等式,初中教材中同樣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這部分內容被視為重難點。方程、不等式、函數的綜合考查常成為高考綜合題。
⑧幾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內心等)和定理,初中生大都沒有學習,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這些補充不一定需要在高一開學的一個多星期內完成,有一部分內容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滲透。
(2)對學生做好學法的指導
高一年級開始的前半學期直至整個高一都要以教學生如何學習,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為目的,加強學法指導。①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課后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②建立好筆記本、錯題本,養成練后反思的習慣,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2)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3)加強題型歸納,加強規范訓練,注重知識落實。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解題規范性與條理性訓練,典型例題詳細講解,完整板書,做學生的典范。對學生練習和作業中不規范的地方,教師應及時指正,閱卷中應嚴格扣去不規范的分 ……此處隱藏24474個字……:想知道點f的軌跡嗎?會是怎么的呢?
生:還是圓。
師:是圓嗎,用幾何畫版試一試。生:是橢圓。
生:是雙曲線。
生:是一個點。
學生得出了幾種不同的意見。
師:說出各自的理由。
生:當c點在圓內不與a點重合時是橢圓;當c點在圓外時是雙曲線;當c點在圓上時是a點;當c點與a重合時是圓。師:能證明嗎?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論證。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證。
師:我們不僅要學會解決問題,同時要積累經驗,總結方法,并運用這些經驗和方法解決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從剛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學們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論證的思維方法,你們還想進一步看看別的點的軌跡嗎?可能的問題:
問題1:在直線ef上取一點s,探求點s的軌跡。(圓)
問題2:在直線cd上取一點t,過t作cd的垂線tq,與直線ad交于q,探求點q的軌跡。(鴨蛋形)
從一系列的問題的探究中,使學生明確了探求點的軌跡的途徑,初步理清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看清了問題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還可由學生通過網絡訪問教師放置的服務器上的課件,讓學生獨立探索得出結論。
四、要精講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完完整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一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作準備。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時光荏苒,轉眼一學期又已經結束,這學期以來,我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切實抓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引導學生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無論從學習態度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取得了應有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態度
一個學期以來,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二、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學習新課程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自實行新課程以來,我是帶新課程的新授課,為了加強對新課程的認識和了解,我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理論,仔細研究新的課程標準,及時更新自己的大腦,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為了和教學一線的同行們交流,積極利用好互聯網絡,開通了教育教學博客,養成了及時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作為一位年輕的數學教師,我發現在教學前后,進行教學反思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獨特的見解,教學前后,都要進行反思,對以后上課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累經驗,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課的第一手材料。
三、關心愛護學生,積極研究學情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愛是最好的教育”,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擔任響應的'教學,同時還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如何育人?我認為,愛學生是根本。愛學生,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這樣,了解了學生,才能了解到學情,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多與學生交流,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做學生的朋友,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自己的備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還可以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提高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四、充分備課,精心鉆研教材及考題
分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備教材就是根據所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力爭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方法靈活,講練結合,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備學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設計合理恰當的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擴展學生的認知領域,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的平臺,創設熟悉易懂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知識積累提供可能。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內容出發,這樣二者兼顧才能提高備課的針對性、有效性。
五、落實常規,確保教學質量
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工作的關鍵階段。上課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授課,以啟發式為主,兼顧個別學生,從聽講、筆記、練習、反饋等環節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光獲得應有的智慧,也應掌握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對概念課采用啟發引導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產生的背景,發生發展的過程,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鞏固課堅持“精講多練”,精選典型例題,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題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力爭使講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會貫通,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新課改
首先,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新課改是教育教學的必然,教師要更新觀念,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的理念,了解課改革的目的。這樣才不會在改革當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要掌握豐厚的專業知識,所謂”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拓寬自身的知識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獲取知識,教師除了看專業書籍,也要借助于網絡媒體這一先進的手段進行學習。要多和其它教師交流、溝通,提高合作意識,取長補短。
同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要充分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了解不同學生的智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活動空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活躍學生的思維,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八、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總之,教學工作不僅僅要落實常規,還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節,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