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傳統活動及注意事項,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重陽節的傳統活動
1、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2、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制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制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游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4、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5、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養生注意事項
1、吃重陽糕,要有所顧忌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不過,由于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泛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在制作重陽糕的過程中,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會放入較多的糖甚至豬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適合吃重陽糕。
2、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后,秋燥明顯。由于“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于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并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3、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秋季養生應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除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外,還要有適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并使人體緊張度降低。秋季仍然晝長夜短,人們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僅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好好休息,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4、減少洗澡次數,少用堿性沐浴露
秋天來了后,其洗澡的次數,可以減少了。相對來講,因為其氣溫沒有那么高,而且流汗,也沒有那么多了,所以,不必要洗那么多次的澡。還有,在秋天的時候,如果你洗澡過多的放在,則也會因為其洗澡把身體表面上的一層油脂給清除掉,從而也會破壞你的皮膚的油水平衡的。
在秋天洗澡的時候,要記得,其在選擇沐浴液的話,也要選擇那些堿性小的,如果你選擇的堿性過大的話,則會讓你的皮膚的酸堿平衡被破壞,從而也不利于你的皮膚的自我成長的過程,不家,其破壞后,也會在秋天的干燥天氣下,出現皮膚感染的現象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選擇中性的沐浴液來洗。還有,秋天洗澡,也要記得,如果能有條件的話,則在洗澡后,可以在皮膚上涂一層較厚的護膚品。這樣,一是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二也是把秋天里的水分鎖進你的皮膚里,不至于干燥的那么快。
5、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并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腳后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浣溪沙·重九舊韻》
(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風景卻依然。可恨相逢能幾日,
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采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采桑子·重陽》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