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3、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4、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5、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6、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7、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8、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9、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10、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11、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12、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13、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14、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5、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16、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7、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8、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19、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20、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盧肇《競渡詩 / 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21、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盧肇《競渡詩 / 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22、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眾多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從小我們便學習了端午節的由來,并且到了每年端午節,民間總是有著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習俗。粽子的品種也因為國家幅員遼闊而有著多種多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