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風俗活動及養生攻略,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元宵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節期節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 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花燈寄寓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制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友優資源網,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友優資源網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中國很多地區。
元宵節養生攻略
1、宜“春捂”
雖然過了最冷的冬季,迎來了春季,但保暖工作還不能松懈。在這段時間天氣變化不定,并且也是全年寒潮來襲最多的時節之一,我們常說的“倒春寒”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寒冷程度不比冬季差,更何況在民間還有“春寒凍死牛”的說法。
因此,即使春季氣溫有所回升,但衣服還是不宜脫減,還是要穿得和冬季一樣厚,還得繼續進行春捂防春寒,以免讓身體受寒生病。更何況春節流感比較流行,很多人冬季沒感冒,但到了春季卻感冒了,這就說明了對防寒保暖工作的忽視,從而給身體健康造成了傷害,這樣也更加說明了“春捂”的重要性。
2、宜適當運動
在元宵這段時間還很寒冷,但已經是春季了,氣溫會緩慢的上升,這時候進行適當的運動是很有必要的。適當的運動能夠幫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打好身體基礎和預防感冒生病的情況的發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還很冷,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如果身體出汗了要即使洗澡并更換衣服。如果覺得外面太冷,可以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來鍛煉身體,也可以做一些伸展運動,來喚醒身體,提高身體機能。
3、宜養精神
在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這時候春氣通于肝,肝喜調達疏泄,惡抑郁,也就是說這時候要注意養好自己的精神,以此來達到養肝,調養身心,促進身體健康的作用。
在冬季,很多人難免情緒壓抑,精神容易萎靡,但春季是萬物蘇醒,春回大地的時節,這時候人的情緒和精神都會有好轉,這時候把握時機養好精神,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
而要想養好精神,平時要少生氣、少憂愁、少思慮、少嫉妒等等,要靜心養性,這樣才能使得肝氣通暢,有益身心,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吃湯圓的注意事項
湯圓不宜多吃
湯圓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和它粘性高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積食腹脹。正常人食用湯圓不要超過二兩,以一兩到二兩為宜。吃湯圓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吃湯圓之后飯碗主食要適當減少,避免積食家中腸胃負擔。消化能力弱的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湯圓。
湯圓不能當早餐
每年元宵節我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湯圓,有些家庭當天吃不完還會冷凍起來當做第二天的煮熟當做早飯使用。其實湯圓是不適合當早飯吃的,一方面是湯圓不利于消化不說也不能提供人體整個上午的能量供給,也缺乏必要的營養。在早晨空腹的時候吃湯圓還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惡心、泛酸、燒心等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湯圓不適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全者食用,幼兒不滿三歲也不宜吃湯圓。
元宵節的風俗活動及養生要點相關文章:
★ 2022元宵節的風俗及養生要點
★ 2022元宵節的民俗及養生要點
★ 2022元宵節的傳統活動及養生要點
★ 2022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及養生要點
★ 2022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方法
★ 2022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及養生要點
★ 2022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及養生方法
★ 2022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方法
★ 2022元宵節的傳統食物及養生要點